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商会获法人登记证书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架桥赋能
本网讯 近日,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商会正式收到自治区民政厅核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今年 8 月 21 日成立的该省级商会已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跻身全国第 9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商会行列,更意味着广西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再添 “新支点”—— 商会将以规范法人身份,进一步搭建政企沟通、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的桥梁,为全区专精特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自筹备成立以来,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在自治区工商联的指导与支持下,始终锚定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产业升级” 的核心定位,6个多月时间内就吸纳 145 家会员企业,业务覆盖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精准匹配广西 986 家专精特新企业(含 91 家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的发展需求。此次法人登记证书的获批,不仅为商会规范化运营提供了资质保障,更赋予其独立对接政府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的 “硬支撑”,让商会能更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产业链协同、市场拓展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拿到法人登记证书,不是终点,而是商会为产业‘架好桥、赋好能’的新起点。” 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商会会长胡北寒在谈及获证意义时强调,当前广西专精特新企业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面临 “区域分布集中于南宁、柳州、桂林,跨区域协同效应弱”“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技术攻关能力待提升”“东盟市场对接渠道不畅通” 等痛点。对此,商会将以获证为契机,聚焦三大 “架桥赋能” 任务:在政企对接上,搭建政策传递 “直通车”,定期汇总自治区工信厅、科技厅等部门涉企政策,联合政府部门开展专项解读会,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扶持机遇;在产业协同上,牵头组建 “产业链对接平台”,推动链主企业与中小专精特新企业配套合作,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解决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新兴产业突破 “卡脖子” 技术;在出海服务上,依托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桥头堡” 优势,搭建供需对接与标准互认桥梁,组织企业参与东盟展会、考察交流,帮助企业融入东盟产业链供应链,抢占 RCEP 实施带来的市场红利。
商会获证的 “红利”,已切实传递到会员企业层面。主营智能装备制造的会员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表示:“之前对接政策、寻求合作时,总担心平台规范性,现在商会有了法人资质,我们通过商会对接政府补贴、链接上下游资源更放心。比如近期计划申报的‘专精特新升级项目’,有商会协助整理材料、对接主管部门,效率至少提升了 30%。” 多家会员企业代表也反馈,商会具备法人资格后,在组织政企座谈会、产业对接会时更具公信力,能有效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税收优惠落实不到位等实际问题,让企业得以集中精力搞创新、谋发展。
自治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指出,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商会获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是广西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的重要举措,更是工商联引导商会发挥 “政企桥梁、产业纽带” 作用的具体实践。下一步,自治区工商联将持续加强对商会的指导,支持商会在胡北寒会长带领下,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既要当好政府政策落地的 “执行者”,也要做好企业发展诉求的 “代言人”,助力全区专精特新企业把握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在推动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壮大实体经济中展现更大作为。(黄涛 供稿)
